花开刺桐城,动听闽南谣。8月21日晚,“声音里的世遗·福鲤桐声”首届少儿闽南语歌曲(歌谣)创作大赛颁奖典礼在泉州科技中学树人大礼堂举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志雄,市委宣传部文艺科科长卢炎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党委副书记黄凯出席活动。
“石塔山听着笋江声,新华学堂坫遮百年外……”现场,新华中心小学学生带来校歌合唱《你好,新华》,他们用欢快的曲调,唱出新华百年老校的深厚历史底蕴,展示莘莘学子积极向上、阳光活泼的精神风貌,也正式拉开了颁奖典礼的序幕。
现场,领导嘉宾为首届少儿闽南语歌曲(歌谣)创作大赛的获奖作品创作者颁奖。据介绍,大赛于去年7月启动,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征集原创闽南语歌曲、歌谣,共收到作品3536首,经专家组评审建议及主办方研讨,共评出了9首获奖作品。其中一等奖空缺,《年兜》《游鱼游公鮘》获二等奖,《火金姑来带路》《一只蟳仔八支脚》《吱嘎吱嘎赶牛车》获三等奖,《洛阳桥会唱歌》《年年冬节边》《古泉州刺桐城》《这是泉州》获优秀奖,《这是泉州》还获得最佳人气奖。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评选注重原创性和传唱度,获奖作品都是以闽南语为主要创作语言,且适合少儿演唱;创作者均来自中国台湾、泉州、厦门、潮州等闽南语系地区,作品内容十分多元,既有紧扣世遗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等主题的宏大叙事,也有结合古城故事、乡土乡情等感性体验。值得一提的是,这9首获奖作品与特邀展播歌曲《你好,新华》收录制作成首张“少儿闽南语歌谣合辑”,并于今年6月在腾讯QQ音乐上线,反响热烈。
张波是获奖作品《游鱼游公鮘》的创作者,他也是泉州本土乐团“南音新势力”的主唱及主创成员,其化名“彼末”,常年深耕闽南语、南音与流行音乐融合创作,创作了《刺桐》《泉州的生活》《钟楼》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泉州有很多有趣的民间童谣,希望能通过闽南语歌曲创作这种更易于传唱的形式,让这些闽南文化的瑰宝流传下去。”张波表示,今后他将继续尝试创作不同曲风,为闽南语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天,“刺桐花蕾”少儿主题闽南歌谣创作人才培育计划正式启动。该计划由鲤城区委宣传部携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联合制定,旨在通过专业音乐人创作教学培养,打造一支优秀的闽南语歌谣创作人才队伍,创作更多适合少儿演唱的闽南语歌谣,提高闽南语普及力度。
据了解,该计划将向全社会招募30名具备作词、作曲基础能力,并能提供原创作品小样的音乐创作学员,活动包含免费培训、调研采风、作品创作等环节,其中,培训环节共有6期,将由主办方邀请知名闽南语歌曲音乐人现场进行歌曲创作教学,学员优秀作品更有机会获得腾讯音乐提供的宣传推广等服务。
鲤城区社科联主席吴湘霖表示,近年来,鲤城区大力推进闽南方言抢救性保护传承,通过成立闽南语研究会、打造“泉腔鲤音”闽南语线上公益自学平台、开发闽南语学习教材、开办闽南语师资培训班等方式大力推动闽南语保护传承,同时积极开展闽南语相关文化、研学活动,“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创新探索闽南语传播与传承方式,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闽南语保护意识,培育多层次闽南语传承人才,恢复闽南语的传承生态。”
当天,活动还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童声献中华”展演活动,童趣满满、闽味浓浓的9首获奖作品在鲤城学子的表演中逐一呈现,引得现场阵阵掌声;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小鲤鱼合唱团还带来闽南语歌谣改编的童声合唱曲《鱼歌》,泉州科技中学的师生们则带来爱国版的《阿嫲》,清澈童声唱响爱国、爱乡之情,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在歌声中铭记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声音里的世遗·福鲤桐声”
首届少儿闽南语歌曲(歌谣)
创作大赛获奖名单
一等奖
空缺
二等奖
《年兜》作者:陈尹泽
《游鱼游公鮘》作者:张波
三等奖
《吱嘎吱嘎赶牛车》作者:黄时勋
《一只蟳仔八只脚》作者:陈国聪
《火金姑来带路》作者:廖淑云、任展宏
优秀奖
《古泉州刺桐城》作者:戴泉明、吴瑞峰、赵伯乾
《这是泉州》作者:林学明、林岚岚、林少鹏
《洛阳桥会唱歌》作者:王文博、郑昭阳
《年年冬节边》作者:郑皓丹
最佳人气奖
《这是泉州》作者:林学明、林岚岚、林少鹏
“声音里的世遗·福鲤桐声”
首届少儿闽南语歌曲(歌谣)
创作大赛优秀组织奖
泉州市实验幼儿园
泉州市鲤城区第二幼儿园
泉州市鲤城区机关幼儿园
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
泉州市第一幼儿园
鲤城区实验小学
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
泉州市第二中心小学
鲤城区第五实验小学
泉州市鲤城区传春幼儿园
鲤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