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新闻
坚持10年了,鲤城这所学校,真暖!
2025-04-03 08:00:00 星期四 来源:

“东东,戴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你跟其他同学一样都是少先队员哦。”在泉州市新村小学,一名不想佩戴红领巾的孤独症儿童,在校长的安抚下,配合地戴上红领巾,走进校园。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成为红领巾管理员,他说,自己是班里“最棒的”。

这样特别的一幕发生在不久之前的泉州市新村小学校园内,背后正是该校在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方面多年探索的努力。据悉,泉州市新村小学探索融合教育始于2015年,学校希望让特殊孩子从简单的“随班混读”“随班就坐”,转换到真正的“随班就读”。2016年起,该校先后成为泉州市首批随班就读基地校、泉州市普通学校融合教育试点校;2023年,学校成为区“医康教”融合教育试点校。

“通过专业评估,了解孩子的薄弱项,再制定针对性的康复干预方案。”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许晓玲介绍,经过多年探索,2024年秋季学期,通过“医康一体、医教协同”的模式,学校正式将专业的康复训练引入校园,在医生指导下,对在校孤独症儿童等特需学生进行康复评定,并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如今,在泉州市新村小学,孤独症儿童不仅能够参与普通的课堂,还能享受到专业的康复训练。每周三、四、五下午,新村小学邀请康复治疗师进校,对学生进行康复干预。医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环境来设计社交技能训练、语言训练、游戏治疗等内容,对于需要更多康复训练的孩子,还会安排“一对一”训练进行强化干预。

与此同时,该校班级还为孤独症等特需学生建立友好帮扶小组,帮助孤独症儿童融入校园和班级环境。“家长最关心孩子在学校能不能被接纳。”孤独症儿童妙妙的班主任说,在学校,妙妙有小伙伴们陪着,她不说话时,有开朗的同学找她讲话、安抚她,还有人主动陪她做游戏、画画。普通的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接纳孤独症同学,成为一个个“爱心之星”。

“孩子变得喜欢上课了,能感受到他一点点在进步。”孤独症儿童洋洋的妈妈说,孩子认知水平和专注力相对薄弱,目前正在接受学校安排的个训课和集体课,“看到他每天高高兴兴去上学,和同龄的孩子在一起,我们也开心。”

许晓玲表示,学校开展“医康教”融合以来,孤独症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的从较少开口到能够简单表达自己的需求;社交方面,有的开始主动与人打招呼,融入小组活动;情绪方面,通过联合干预,过度哭闹或易怒等情况得到改善。“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不给他们贴有别于普通孩子的标签,而是给予更多的包容和关爱,这是融合教育的初衷。”

“童真相处好时光,常伴书声到梦乡……校园有幸同窗读,学海无涯共舶航。”孤独症儿童小天即将从新村小学毕业,他的爷爷写诗赠给学校。6年来,他共为学校写了11首感谢诗,质朴而真切的情感表达,是学生家长为学校“融合教育”颁发的“特殊奖章”。


责任编辑:黄凯杰
中共鲤城区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595-2235590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闽ICP备202201930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22355159   举报邮箱:lcwxb15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