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新闻
优秀案例公布!鲤城这些学校和单位获奖!
2025-07-25 09:00:00 星期五 来源:鲤城新闻网

近日,2025年泉州市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出炉,鲤城区报送的6个创新案例表现优异,斩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2个,充分展示了鲤城在思政工作领域的创新活力和显著成效。

据悉,此次评选由泉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共分为企业类,机关和事业单位类,学校类和农村、社区、网络、新领域类等4个类别,其中,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申报的案例获评学校类一等奖;鲤城区实验小学、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泉州市第六中学申报的案例获评学校类二等奖;鲤城区社科联申报的案例获评机关和事业单位类三等奖,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申报的案例获评学校类三等奖。

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

《创新“国防教育+”模式 筑牢学校思政教育新高地》

作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依托共建部队资源,将国防教育纳入立德树人整体布局,形成“红色基因传承+军事素养培育+科技赋能创新”的特色育人体系。该校以国防教育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防教育+红色文化”“国防教育+体育”“国防教育+科技”等多元融合模式,构建沉浸式、体验式的思政教育场景,实现各方面资源的协同创新,有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鲤城区实验小学

《三乡融育·向海而学——基于乡土文化的思政育人创新图谱》

学校从“乡音”“乡味”“乡情”入手,将地域文化资源转化为思政教育载体,在乡音方面,将闽南语融入国家课程教学,依托校园广播站、图书馆、闽南语和梨园戏社团,构建沉浸式闽南语传承矩阵;在乡味方面,通过课堂学习、厨艺大赛、老字号工艺调研等校内外课堂实践,使学生完成从文化认知到价值认同的深层转化;在乡情方面,引导学生从古城建筑、工具、仪式中挖掘精神内涵,同时利用校史馆资源和“青蓝传灯”工程,传递互助、诚信、匠心的精神价值。

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

《碧海潮生润童心——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海洋文化思政教育创新案例》

学校依托泉州本土海洋文化资源,探索“以文化人、以海润心”的思政教育新路径,聚焦“培养具有海丝基因的新时代小公民”目标,构建“课程浸润、实践体验、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海洋文化思政体系,通过VR体验、AI赋能、角色模拟、公益实践等形式,将海丝历史转化为思政教材,将世遗资源转化为育人场景,将文化精神转化为行动自觉,打造可触摸、可体验的教育载体,让千年海丝精神在新时代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泉州市第六中学

《筑基·领航·赋能·致远——泉州市第六中学“四维融创”大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

学校通过“文化浸润筑基、五史铸魂领航、实践砺志赋能、志愿担当致远”四大维度,充分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将非遗技艺、红色基因融入课程与活动,通过真实场景的沉浸式体验,推动学生在实践中锤炼品格、坚定信念。同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通过项目化任务与志愿服务,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合力,构建起“全域融通、校家社协同”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与时代价值的创新路径。

鲤城区社科联

《“强国复兴有我·以字明志”自取传统字号主题教育活动——鲤城区践行意识形态思政教育工作》

自2022年开展以来,活动连续三年共组织一万余名高一新生,在16岁生日时,移风易俗,摒弃大宴宾客风气,改为学习经典、自取传统文化字号、以字明志,并同步开展“百佳字号”线下巡展,在24所中小学、8个街道社区和3个公共文化空间展出,参观人数9万余人次,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群众、教育学生。活动有力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助力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影响力广泛而深远,获得各级各类媒体广泛报道。

泉州市新华中心小学

《思政铸魂美育赋能——“思美融合育人”的教育创新实践探索》

学校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依托艺术学科,积极开展美育课程创新实践,将非遗剪纸、南音纳入校本化教学体系,开设“千人千笛”和“口风琴”特色课程,构建“音乐+体育+舞蹈”跨学科教学模式,同时,组织学生研习火鼎公婆舞蹈、戏剧脸谱绘制、闽南花灯制作等非遗技艺,通过系统且特色鲜明的美育课程建设,引导学生深入学习闽南文化,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创新课程形式和内容,构建美育浸润思政教育的全新样态。


责任编辑:赖良德
中共鲤城区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595-2235590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闽ICP备202201930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22355159   举报邮箱:lcwxb15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