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高山笋江夜村迎来一群“特殊”的摊主,来自15所高校的25名大学生。他们成功入选“鲤城青年创‘夜’计划”,正式开启为期5天的“0租金”夜市创业体验。
钩针织物、首饰饰品、陶土手工、刻纸作品……琳琅满目的创意产品甫一亮相,便吸引了不少顾客驻足。首次出摊的大学生摊主们都十分卖力,大家一边积极招揽顾客,一边细致介绍产品,现场热闹非凡。
“许多大学生有创意、有想法,但往往缺乏启动资金和实战平台。”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选择高山笋江夜村,正是看中其人流量大、商业活力旺盛的优势,是大学生实现创业梦想的理想平台,“此次,我们为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一年内的毕业生提供免费摊位,他们只需承担自身经营所需的材料、人工等成本即可入驻。”
来自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大一学生郑雯、黄嘉颖和杨晨严,得知活动后一拍即合,立即组队参与。“我们选择捏捏乐作为主打产品,它具有观赏价值,能帮助释放压力,让大家在生活中获得治愈感。”郑雯告诉记者,她们事先征询了家人和朋友的意见,将目标客户群体锁定在学生群体,并精选了食物、动物、卡通形象等多种造型的产品,“这是我们首次摆摊,希望能积累更多社会经验。”
泉州师范学院艺术管理专业研二学生任娇妍也是摊主之一,这次她带来了自己的陶土手工艺品,“做手工既能发挥我的专业能力,也能释放更多创造力。”任娇妍告诉记者,她曾在西街、天后宫等处摆摊,还在社交平台经营手工博主账号,希望自己能长期坚持下去,“我发现大多数消费者偏爱色彩鲜艳的产品,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偏好。”
手工制品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个性化的表达,这也直观地反映在夜市消费者的热情上。在“米奇妙妙屋”摊位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钩针玩偶和发夹,格外引人注目。“我平时喜欢做手工,大概提前一个月准备,完成了这些钩针物品。”泉州信息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钟鸿燕介绍,一个发夹大约需要3小时,而复杂的玩偶则需1至2天。“之前在学校摆摊卖过气球,这次则是我第一次将兴趣特长变现。”
“我们希望通过搭建零门槛、零风险的创业实践平台,帮助大学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提升创业实践能力,同时为鲤城夜间经济注入多元活力。”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泉州市人才人口“双增”行动部署,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优化服务供给等举措,支持青年人才积极投身新业态领域,打造更专业多元的实践平台矩阵,全方位赋能青年创业成长,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