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新闻
寻找古城1号!钟楼这个路口,有奇观…
2025-08-15 16:56:51 星期五 来源:鲤城新闻网

站在泉州古城钟楼前,泉州华侨职校退休老师、古城讲解员曾华丽总能一下子指出四个方向的“1号”:西街1号,东街1号,中山北路1号,状元号街1号。古城千面,各有所爱。曾华丽心之所往,是一个个藏着故事的“1号”门牌。

与“1号”捉迷藏的日子

曾华丽与古城门牌的缘分,始于一场意外的腿伤。医生叮嘱她需适当活动,起初她和其他人一样,选择在附近公园散步。可公园里稠密的行人让她渐渐失去了兴致。“不如到街巷里走走吧?”这个念头一出,便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生了根。

2016年,曾华丽正式展开“古城1号”寻踪之旅。十年间,她的足迹遍布泉州的大小巷子。“原来我们对自己生长于斯的泉州,真的知之甚少。”她常这样感慨。就连一些土生土长的泉州人,在听她讲述古城故事时,也会惊叹于身边竟有如此多陌生的过往。

寻找“古城1号”,从来不是一帆风顺。有时像一锹下去挖到金矿:在桂坛巷、东边巷、凤池巷和登仙桥巷交汇处,她竟同时发现三个“1号”。“最令人惊喜的莫过于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四条街巷的1号门牌同时可见。”钟楼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站在这个路口,能看到四个1号门牌,分别是西街、东街、中山北路、状元街的1号。”她说,“那种感觉太奇妙了,就像在迷宫里撞见了宝藏。”

有些巷子的“1号”则藏得极深,仿佛在与寻踪者玩一场捉迷藏的游戏。万寿路1号,让曾华丽记忆犹新。她在南门一带转了好几天,始终一无所获;又绕到富美宫附近,没想到在一条小巷发现了万寿路1号的门牌,离她之前寻找的地方仅几步之遥。更奇特的是五塔巷1号。她从头走到尾,看到的门牌号都是5开头。“难道五塔巷没有1号?”她向周边老人打听,才知道五塔巷1号竟藏在西街中间,“谁能想到,一条巷子的起点会在另一条大街上呢?”

“1号”门牌里的人生百态

寻找“1号”遇到的许多事,汇聚成曾华丽温暖的回忆。2016年的一个清晨,她走到东塔后面的炉下埕,门牌1号被木门遮住了拍不到。这个时候,房主恰好回来,问明来意后,立即打开门让她拍照。又有一次,在中山南路的马坂巷里,已是午饭时间,房主一家人正在吃饭,看到曾华丽在拍照,便热情招呼她一起用餐,“当时的心中真的是暖意涌动”。

圆石巷1号住着两位归侨老人,曾华丽去时,老先生已行动不便,却坚持要给她讲家里的故事。“他们的房子是华侨留下的,里面藏着好多漂洋过海的记忆。”让她意外的是,老先生告诉她,泉州很多番仔楼的守护者,并非华侨的直系后裔,而是受委托照看房子的人。“这些房子就像一个个驿站,承载着华侨对故土的牵挂。”

最让她动容的是东林巷的故事。古书里记载的东林巷,如今已并入西街的门牌号。一天晚上七点多,她在巷子里核对门牌时,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奶奶突然大声喊住她。“起初我以为打扰了居民,心里很忐忑。”没想到,老奶奶是怕她找不到巷子的痕迹,特意召集了巷子里的王姓族人。“他们七嘴八舌地讲述东林巷的过往。”那一刻,曾华丽仿佛看到了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市井图景。

十年寻踪,曾华丽从未停歇,已收集200多个“1号”门牌的影像。朋友们看到“1号”门牌,都会拍下来发给她。2019年,她倡导的“寻找古城1号”活动成为泉州热点,年轻人组成“门牌探访队”,跟她走街串巷。曾华丽表示,老门牌作为古城的特殊符号,值得深入研究。希望这些门牌号永远流传,留住属于它们的记忆。


责任编辑:许培吟
中共鲤城区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595-2235590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闽ICP备2022019301号-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22355159   举报邮箱:lcwxb15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