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高温多雨季节,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升高,鲤城正在全区范围内集中开展以灭蚊为重点的夏秋季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和号召全体居民和单位共同行动,从源头上遏制蚊虫孳生,共筑坚实的“家园防线”。
白纹伊蚊是泉州常见的蚊种,可以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病、裂谷热、黄热病、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
01 伊蚊如何繁殖?
伊蚊雌蚊通常在清晨(7-9时)和傍晚(16-18时)活动高峰期吸血,吸血后将卵产在小型积水容器中,如缸、罐、轮胎等地。蚊卵需要1-2天孵化,大概7天左右化蛹,经过2天左右成蚊。
02 伊蚊藏匿在哪里?
室外:花盆托盘,废弃容器如塑料盒、玻璃碎片、轮胎、石雕等积水处,排水沟,假山水池等。
室内:水生植物瓶,空调外机顶部,屋顶积水等。
特殊藏匿地:建筑垃圾堆如废旧轮胎、瓦砾等积水处,绿化带里的树洞、竹管、叶腋等。
03 伊蚊成蚊在哪里?
室外阴暗避风处如缸、罐、树洞、竹筒等,工地积水槽,以及草丛、灌木丛、竹林等;
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床下和悬挂的衣服上等。
伊蚊成蚊被驱赶后会躲藏在以下场所:
房前屋后的绿化区域,地下车库、楼梯间或杂物间等潮湿、避风的环境,建筑缝隙等。
04 如何消灭伊蚊?
清除孳生地
清除室内外的废弃容器,如一次性快餐盒、泡沫箱、易拉罐、塑料瓶等。对于暂时闲置的容器翻转倒放,填平树洞、竹洞,封闭水缸、雨水井盖等无法清除的积水处。
疏通排水系统,保持排水槽畅通。
管理功能性积水
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并冲洗植物根部,洗刷容器内壁。对于大型的莲花缸、池等,可以放养食蚊鱼等。
处理特殊场所积水公园、学校等地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轮胎要叠放整齐存放在室内或避雨处,对废弃轮胎打孔处理,防止积水。
幼虫杀灭
对于不能清除的积水,可投放长效灭蚊幼剂如双硫磷等。
成蚊杀灭
化学防治:室外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的方式,在午后近黄昏时段,使用车载或便携式超低容量喷雾机,对蚊虫栖息地进行喷洒。室内则以滞留喷洒为主,也可配合使用气雾剂,在关闭门窗后进行喷洒,半小时至1小时后再通风。
物理防治:可在室内外安装灭蚊灯,还可以使用电动捕蚊器等工具。
05 个人如何防护?
灭成蚊:在家可通过家用的各类灭蚊药物,如电蚊香、灭蚊片、灭蚊喷雾罐等灭蚊。
防叮咬:家庭住宅可安装纱门、纱窗,睡眠时使用蚊帐;在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避蚊胺等驱蚊剂。
蚊虫藏隐患,防控靠全员!
清除积水、喷洒药剂、安装纱窗
每一份行动都是守护健康的防线
防蚊灭蚊,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