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李俊永用一句“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的幽默金句点燃国庆文旅市场,这个日均吸引百米长队的鸡排摊,不仅让景德镇的团购订单量猛增83%,更让烧玻璃、手工陶艺等文化项目销售额同步增长超70%。这场“一人带火一城”的奇迹,既抛出了“素人网红生命周期是否注定短暂”的疑问,更直指“如何平衡短期流量与长期文化底蕴”的城市文旅核心命题。对于以宋元古城为根、以世遗文化为魂的鲤城而言,这一现象正是破解文旅发展瓶颈的生动镜鉴。
素人网红的走红看似偶然,实则是“情绪价值”与城市烟火气的共振结果。“鸡排哥”的爆火,并非依赖猎奇营销,而是源于其“炸不到位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品质坚守,以及用金句将等待化为乐趣的情感传递——网友口中“6元的鸡排,60元的服务,600元的情绪价值”,恰是其突破素人网红短期效应的关键内核。反观鲤城,西街的古早味小吃摊主、开元寺的资深讲解员、中山路的非遗手艺人,这些藏于街巷的“民间代言人”,早已用日复一日地坚守积淀了类似的情感势能。素人网红的生命周期从不是“注定短暂”,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体的真诚与城市的文化基因深度绑定,而非止步于流量狂欢。景德镇授予“鸡排哥”文旅推介官的举动,本质上正是对这种“个体魅力+文化载体”模式的精准赋能。
短期流量与长期底蕴的平衡,核心在于构建“流量引流、文化留客”的转化闭环。景德镇的实践给出了清晰答案:游客因鸡排摊的烟火气而来,却在陶瓷文化体验中完成深度停留,最终让短期热度沉淀为城市“留量”。这一逻辑对鲤城具有极强的适配性。作为泉州世遗核心区,鲤城已具备坚实的文化基底——2024年西街游客超1385万人次,省外游客占比超60%,生肖IP全网关注量近9亿,但如何让“打卡式到访”转化为“沉浸式体验”,仍需精准发力。鲤城可借鉴“鸡排哥”现象的流量转化路径,一方面激活本土“素人IP”:发掘西街面线糊摊主的匠人故事、中山路花灯艺人的创作历程,通过短视频平台放大其烟火气与专业度;另一方面搭建“IP引流—文化承接”的场景链条,比如以非遗手艺人的短视频内容引导游客参与体验工坊,用古街店主的推荐串联起“美食+古建+非遗”的Citywalk路线,让流量顺着文化脉络自然渗透。
从“网红”到“长红”,更需以系统思维筑牢文旅发展的“内功”。正如专家所言,社交媒体能创造短期热度,但基础设施、服务质量与文化深度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景德镇的爆红得益于抖音团购与文化体验的无缝衔接,而鲤城已在这一领域奠定基础:“AI游泉州古城”小程序的落地、1500个新增酒店床位的供给、文物智能安消防平台的建设,都为流量承接提供了硬件支撑。下一步,鲤城需在“场景创新”与“价值深耕”上持续发力:借鉴“鸡排哥”工作室的运营模式,为本土素人IP提供专业指导与流量扶持;将闽台青狮展演、海丝文创周等活动与日常文旅体验结合,破解“假日依赖症”;围绕开元寺、清净寺等核心遗产点,开发可参与、可记忆的研学产品,让文化从“观赏品”变为“体验物”。唯有如此,才能让西街的烟火气、中山路的骑楼韵、开元寺的钟声,都成为流量转化的“长效引擎”。
“鸡排哥”的油锅里,炸出的不仅是美味鸡排,更是城市文旅的新密码。对于鲤城而言,无需刻意复制他人的走红路径,只需珍视街巷里的烟火人情,激活世遗中的文化基因,以“素人IP为窗、文化底蕴为核、配套服务为基”,便能让每一次流量涌动都成为文化传播的契机,让这座千年古城在流量时代实现真正的“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