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城新闻
大咖齐聚!泉州这三个论坛,信息量满满!
2025-11-12 08:00:00 星期三 来源:

11月10日,2025中国网络文学论坛在泉州盛大开幕。本次论坛下设网络文学创作、网络文学出海及网络文学“出版+”交流会三大分论坛,汇聚了众多专家、作家等,分别就行业创作趋势、AI赋能国际传播、IP多元化开发等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现场更见证了新书发布与合作签约等重要成果。系列论坛的成功举办,为凝聚行业共识、探寻网络文学未来发展路径提供了创作动力与方向指引。

网络文学创作分论坛从“爽感”到“质感”,构建“大文学观”

网络文学创作分论坛吸引了阅文集团、番茄小说等头部平台高管,核融炉、任欢游等资深网文作家,以及行业研究学者等近80位嘉宾参会,聚焦“网络文学年度创作特征及趋势”“‘大文学观’视域下的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历史化与经典化”三大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年度趋势——从“爽感”突围 向“质感”深耕

阅文集团副总编辑田志国指出,网络文学正从“爽感”向“质感”跨越,快节奏爽文逐渐被重叙事深度与文化内涵的作品取代。他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题材融合成新潮流,AI技术为创作与出海赋能,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全球化发展。

 番茄小说主编林潍洲分享实践经验,平台通过现金扶持、征文活动,推动创作呈“多元化、精品化、年轻化”特征,《冒姓琅琊》实现出版与短剧改编双丰收,超百部作品签约版权开发,证明了免费阅读模式的内容价值。

短篇小说成新亮点,网文作家“核融炉”呼吁,创作者在AI浪潮下坚守个性,拒绝快餐式创作。网文作家“任欢游”则提出“返璞归真”,主张去除冗杂、减少套路,让故事服务于人性探讨。题材方面,历史网文更趋精细,网文作家“怪诞的表哥”表示,创作者聚焦市井小人物,还原历史风貌;网文作家“纸老虎”指出,女性角色主体性增强,作品融入社会热点,以强互动性突破圈层。

大文学观——跨媒介融合 拓影响力边界

在议题二“‘大文学观’视域下的网络文学”中,北京作协网络作家分会驻会副主席李小灵以湘西边城为例,提到沈从文的《边城》让茶峒更名并成为湖南热门景区,印证文学的现实力量。她指出,网络文学虽在IP改编、出海中表现突出,但需回归文学本质,创作出有思想、有情感的精品,呼应“大文学观”对文学价值的追求。 

河北作协研究员桫椤明确“大文学观”核心:打破纯文学壁垒,纳入网络文学等文本。他强调,网络文学要依托5亿多文学人口实现全民共创,同时需摒弃“为爽而爽”,通过跨媒介融合(如影视、游戏)拓展影响力。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汤俏表示,网络文学应融合纯文学与大众文学,在传承中创新。网文作家“远瞳”称AI降低了插图、音乐等衍生创作门槛,未来网络文学或成“文本+多媒介”的交互式形态,但“故事”仍是核心。网文作家“白羽摘雕弓”则针对IP出海,建议通过塑造东方特质世界观、细化人物成长线,让海外读者共情,助力文化传播。

历史化与经典化——扎根现实土壤 承担文化使命

在议题三“网络文学的历史化与经典化”中,河北省作协党组书记王振儒介绍,河北通过聚焦价值导向、强化队伍建设、推动成果转化三项举措,不仅培育出《浩荡光荣之路》等优秀作品,还搭建了作家与平台沟通桥梁,助力作品传播。

 山东省作协党组成员曲艺指出,大文学观需涵盖多维度,网络文学要适应新时代、关注大时代。网文作家“季越人”认为,网络文学20年完成从草根到主角的蜕变,100部优秀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标志其进入体制化保存阶段。经典化需时间检验,作家应平衡读者期待与文学深度,在带来阅读愉悦的同时,承担文化传承使命。

网络文学出海分论坛从“走出去”到“走进去”,AI延展传播疆界

出海分论坛则紧扣“网络文学出海”,福建、上海、江苏等地作协领导,纵横中文网、掌阅科技、火星小说等头部平台高管,以及囧囧有妖、言归正传、藤萍等网文作家、专家、学者共60多位嘉宾参会。大家围绕“网络文学的国际化写作”“网络文学传播的海外渠道、平台建设及地方做法”“AI加持网络文学出海”三大议题深入讨论,为网络文学出海探索更多元的路径与模式。

网络文学如何写出“国际感”

在“网络文学的国际化写作”议题中,网络作家周燕(囧囧有妖)认为,任何在国际传播的网络文学,其内核必定是符合时代发展并能引起情感共鸣。“当前,我们的国际化写作正从单一的‘走出去’走向创作层面的‘走出去’,将看到更多来自北美、东南亚、欧洲的创作者加入网络文学的写作浪潮。”

 对网络文学出海面临的挑战,网络作家孟醒(言归正传)表示,除了盗版问题及日韩等市场的竞争外,AI带来娱乐生产方式的变革,将对网络文学产生“温水煮青蛙”的危机。这就需要创作者合理利用AI技术,使之成为后续开展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推广的巨大动力。 

在网络作家叶萍萍(藤萍)看来,网络文学正成为中华文化扩散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对于海外的部分读者来说,中华文化激发了其对独特文明的向往,形成网络文学传播出去的基础。因此,作者在写作当中,如果能够萃取历史文化中的精华,就会更容易引起世界人民的共鸣。

“借船出海”的国际化传播模式

在“网络文学传播的海外渠道、平台建设及地方做法”议题中,上海市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毕胜认为,泉州的历史为网络文学出海提供了新思路,“真正的交流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奔赴。我们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推动网络文学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从讲故事到共叙事”。

 “产业化、人才化”被湖南作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游和平认为是网络文学出海的重要支撑。在他看来,可以从以下三点深化文化的融通:构建更开放的人才交流机制,让海丝沿线的文化元素融入网络文学创作;打造更智能的传播平台,让优质内容更高效地出版;建立更深度的产业合作体系,让网络文学成为跨界文化产业合作的纽带。

 四川省作协党组副书记张颖表示,海丝文化以海洋为纽带,串联起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于欧非大陆的文明对话,既是古代中外交流的生动见证,也是当代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文明互鉴的精神内核。未来,网络文学要从简单的作品出海向IP全链条融通、文化深度对话转型,逐渐实现突破。 

此外,纵横中文网高级副总裁许斌、掌阅科技总编辑马艳霞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波斯语部主任刘士嘉,也从平台塑造、渠道建设等维度展开探讨。

AI延展网络文学传播疆界

在“AI加持网络文学出海”议题中,网络作家张凤翔(管平潮)结合自身实践分析了AI赋能:“绝大多数作者是没有能力去深入了解海外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AI很好地补足了这一短板,不仅能帮我们提升网文产品的出海竞争力、提升商业价值,还能帮我们降低风险和失败率。”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院长王雷作为AI领域的研究者,看到了技术层面带来的高效与便捷。AI不但能推动作品在主流语言翻译市场跑得更快,同时也是攻克原来难以企及的出海长尾市场的利器。“比如过去小语种市场翻译成本非常高,回报周期很长,很多作品因为回报率的问题就止步了,但AI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真正实现全球覆盖的可能性。” 

福建师范大学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尚光一认为,凭借AIGC辅助网络文学创作,有利于网络文学打破“信息茧房”,讲好中国人当代追梦的作品,通过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的网络文学作品,来展现中国人民的精神高度和新时代的气象。

“网络文学‘出版+’交流会”分论坛举办

“网络文学‘出版+’交流会”分论坛聚焦网络文学出版创新、理论建构、IP开发与文化出海等核心议题,设置新书发布、项目签约、专家论坛三大环节,来自全国的高校学者、知名网络文学作家、出版社负责人及网络文学平台代表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学与产业的跨界盛会。

新书发布+项目签约

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活动伊始,《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2024)》新书现场发布。据海峡文艺出版社编辑张琳琳介绍,“中国网络文学理论评论年选”丛书由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教授主编,作为海峡文艺出版社“洪流”网络文学图书板块的组成部分,该系列丛书遵循“当年研究,次年出版”节奏,已推出6本,并且与“网络文学前沿探索”丛书、“中国网络文学双年榜”系列共同构成理论支撑矩阵,推动建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与批评标准,展示网络文学及其产业发展全景。 随后,“网络作家重述神话”创作项目发布,该项目由海峡文艺出版社执行,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著名网络文学作家林俊敏(阿菩)创作,旨在依托网络作家的创新视角与表达力,对中国神话体系进行当代表达,激活传统文化审美生命力。其项目作品《第七大陆》将以南岛语族神话文化为题材,揭开南岛语族文明的神秘图景。

专家论坛多维碰撞

共探出版赋能与出海新路径

在“出版视阈下的中国网络文学繁荣发展和文学出海”主题对谈中,嘉宾发言精彩纷呈,视角多元、观点深刻。 

山东省作协主席、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黄发有教授指出,网络文学在文学图书市场占比高,IP转化形式多元且需适配不同受众,影视转化、免费模式等新兴业态对网络文学创作与出版产生影响;著名网络文学作家阿菩分享了网络文学神话重述的创作心得,提出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核心逻辑;晋江文学城副总裁胡慧娟介绍了晋江文学城女性向作品的出版优势与IP转化经验,指出篇幅适配与读者情感共鸣是出版成功的关键;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伍明春教授强调网络文学史料保存与纸质出版的重要性,认为出版是网络文学经典化的关键路径。 

出版社大咖齐聚,共话传统出版与网络文学融合之道。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颜慧介绍了该出版社在网络文学方面的特色项目,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译林出版社社长葛庆文提出网络小说的延展性与开拓性以及全球传播价值;北方文艺出版社社长林宏海分享了该出版社的海外合作探索,通过与韩国、俄罗斯的版权互推,推动网络文学走出国门;春风文艺出版社首席编辑姚宏越回顾了该出版社在网络文学领域的探索历程,提出传统出版社应通过奖项赋能、理论宣传提升网络作家文化自信。

 区域出版力量发声,探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共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总编辑张越介绍了该出版社从市场探索到聚焦现实题材的转型之路,强调政策引导与精品创作的重要性;百花文艺出版社社长薛印胜分享了该出版社设立网络文学奖、建设网络文学基地的创新举措;安徽文艺出版社社长姚巍谈到该出版社专门组建团队深耕网络文学出版,每年稳定输出作品;山东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海珊从出版标准、编辑痛点等实操层面出发,呼吁加强网络文学创作与出版规范的衔接。


责任编辑:黄凯杰
中共鲤城区委宣传部主办 版权所有 新闻热线:0595-22355906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闽ICP备2022019301号-1]
中文域名:鲤城新闻网.政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22355159   举报邮箱:lcwxb159@126.com